首页 > 使馆新闻
巢小良大使在萨摩亚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2-11-21 08:56

11月16日,巢小良大使在萨摩亚主流媒体《新闻联线报》发表署名文章《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全文如下:

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在埃及召开。世界各国共议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如何而采取集体、互补、协调性行动促进适应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增强气候危害抵御力、提供气候融资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022年伊始,全球范围内热浪、暴雨、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相继发生。面对气候变化等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和减缓气候危害已成为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需要主要经济体为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型做出切实努力。

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正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

事实证明,中国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两大奇迹的基础上,也在创造绿色转型的新奇迹。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截至2020年,火电占中国电力装机比重已降至50%以下,创造历史新低,十年来火电行业总排放量减少近90%,节省原煤7亿多吨。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非化石燃料消费国,非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总量达16.6%。中国在水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生产使用领域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中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中国已实现经济增长与排放脱钩,过去十年每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了34.4%,同时GDP总量增长了一倍多。据生态环境部统计,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6%,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仅为3%。同时中国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着进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以北京为例,其PM2.5在2013年时为每立方米 89.5 微克,而目前已减少成每立方米33微克。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经济强劲增长与低碳绿色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模式。

作为生态文明践行者、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致力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大幅度的碳减排及碳中和目标。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开发、绿色交通和建设等方面对世界贡献率已达30%至50%。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保持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世界领先地位,继续为全球气候治理倾注动力,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截至2021年,中国已实施200多项应对气变对外援助项目,向近40个国家提供节能和新能源产品和设备,向发展中国家援助共计20亿元人民币(约合2.758亿美元)。目前已有来自120个发展中国家的2000多名从事气候应对工作的专业人员于中国南南合作框架内培训项目中受益。中国并向发展中国家捐赠设备微型卫星、气象移动站、无人机等设施,以支持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气候适应能力。

作为太平洋岛国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中国高度重视太平洋岛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重要关切,积极帮助太平洋岛国减轻气候灾害影响、增强应对气变能力。当前中国—太平洋岛国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已经成立,为加强气候治理交流和能力建设搭建平台。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已签署五个向太平洋岛国提供物资援助的项目文件,为太平洋岛国培训了近百名从事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专业人员,并向太平洋区域环境规划署(SPREP)提供多笔资金援助。今年9月,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解振华与太平洋岛国驻华使节就应对气变政策行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成果预期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对话交流,持续同岛国协调立场、扩大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中国有句古话:“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气候行动任重而道远,需要各国在现有多边共识基础上增进互信与合作,其中发达国家尤其应履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和国际义务。相信在世界各国携手努力下,我们终将扩大共识、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合力,让世界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